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学习方法网 >学习的有效方法 » 正文

教法和学法分别有哪些,教案里的教法和学法,拿什么保护好“少年的你”?-律师专家七问七答 支招如何远离“校园霸凌”

学习的有效方法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习的有效方法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3月25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守护全国少年儿童平安健康成长,华商报大风新闻请到知名律师和心理专家,共同关注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嘉宾介绍:

周兆成,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律师

何蕊芳,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委

方乐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研究青少年抑郁焦虑

直播截图


问题1:校园霸凌是如何形成的?有些霸凌甚至没有理由,那么,从心理学上来说,能不能找出一些特点?哪些孩子容易被欺负?实施霸凌的学生又有哪些特征?

“爱”让孩子不怕事、不自卑

何蕊芳认为,很多受欺负的孩子,从某方面来说都缺乏爱,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爱”让孩子不怕事、不自卑。从霸凌者来说,有以下特点。第一,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评价的学校教育等是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第二,攀比心理严重,孩子容易产生集团式的歧视、阶层性的划分,独生子女从小孤单,上学后喜欢拉帮结派。第三,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联系,父母更关注成绩,孩子为引起注意,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孩子犯错时,父母则通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得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另外如果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孩子也可能受到影响。第四,道德教育效果有限,学生法制观念薄弱。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老师们仅抓学习,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这使得孩子缺少对自我行为的把控意识,做事不计后果,不知道伤害他人需要承担法律和道德上的后果。第五,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暴力电视剧、动画片、游戏的大量出现也对孩子有很深的影响。黑帮老大、哥们儿义气、血腥暴力成为青少年崇拜羡慕追捧的对象,导致孩子效仿,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第六,违法成本低,法律对于校园欺凌的条文规定还有待完善,很多欺凌同学的孩子都不满14岁,不需要承担很严重的法律后果,这也导致这类孩子在欺凌他人时有恃无恐。

霸凌者在家往往处于两种极端

要么受欺要么宠溺

方乐嘉认为,这些孩子容易被欺负:外貌上与众不同,比如有胎记、胖、过瘦、矮小、其他缺陷等;自卑内向,不认可自己,缺少朋友,胆小,社交能力差;讨好型人格,缺乏“是非观”,更注重利益,对于比自己地位或财富更高的人,主动讨好;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父母本身关系差,父母本身性格软弱,经济条件差、弱势群体。

而霸凌者往往不是学霸,在学校里可能也找不到什么存在感。他们通常融入不了学霸及班干部那个群体,对学霸群体又敬而远之,就只能向下去欺负更加弱小的群体找存在感。同时,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的需求与满足感,没共情能力与同理心。侵略性强,不用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用暴力与威胁处理问题。在家处于两种极端,要么在家受欺负在外发泄,要么就是在家被宠溺得不行。

父母的言传身教

对孩子的示范很重要

周兆成认为,孩子成长也需要规矩,校园霸凌的成因跟家长溺爱有关,要教育孩子敬畏规则。很多父母自己就在生活中喜欢胡搅蛮缠、斤斤计较,这样教出的孩子难免任性骄横,违逆了自己的意思就去伤害别人,还认为自己是正当的行为。还有父母家暴,打到头破血流,对孩子也会有影响。

同时,社会环境也很重要。有些游戏没有儿童模式,宣扬血腥暴力,幼小的孩子没有判断能力,就会受到错误的示范,和现实混为一谈。

家教和自身都要注重,养成了坏毛病没有惩处,往往就会误入歧途,萌芽状态就要纠正,做错没有后果才会变恶。纠正是非观要从娃娃抓起,校方也会做一些普法宣传。


问题2:校园霸凌如何发现?

打着“好朋友”旗号的霸凌往往隐藏很深,一方面是要发现孩子有没有被欺负,另一方面是要发现孩子有没有欺负人?

不想上学、抱怨同学 可能是求救信号

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孩子身上突然发生的一些变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例如:

突然不愿上学,无端情绪变化。家长不能想当然,要了解孩子举动背后的原因。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其实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作为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老师在收到孩子的抱怨时,也应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时和家长对孩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还有,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如特别粘人、小事应激、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睡眠出现问题是最直观的表现

很多抑郁的孩子都有被霸凌经历,但他们却无法表达出来,他们不会准确地给自己的情绪去命名,比如恨、生气、讨厌等,他们可能会跟家长说“我很烦”“不想去学校”,家长首先要去接纳共情,让孩子把最真实的情况表达出来。

还有的孩子,可能坐着就开始哭、发呆等行为,这些也是家长要去观察的。睡眠出现问题是最直观的表现,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等,有可能孩子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些情况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查看孩子有无外伤 多观察多交流

关于校园霸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洗澡时查看有没有外伤。如果有,是怎么来的?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孩子可能不敢告诉父母,也可能有人警告他不要告诉父母和老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孩子被欺负有自尊心,家长要会察言观色,要跟孩子交流。有人的地方酒友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任何情感都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不去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家长要跟孩子大大方方去交流。

学校可建立相关社团。同时,校园外的行为,老师也要关注,回家路上、休息日学生之间的交往,发现了问题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技术手段上,监控无死角,要及时发现制止。同时可设置反校园霸凌日,让每个孩子知道,霸凌不仅是违纪,甚至可能违法。


问题3:校园霸凌包括哪些形式?

身体、语言、社交霸凌等 此外还有精神伤害,攻击性是原始生命力 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

律师、专家共同提到几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就是殴打、脚踢、掌掴、推撞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这是对孩子身上进行的暴力;辱骂、讥讽、起侮辱性绰号,这种形式不容易发现,但也很普遍,这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侵犯,施加的语言暴力;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孩子的东西,比如有的孩子会专门收取“保护费”;恶意排斥、和孤立同学,不让他跟人接触,不许让别的同学和他一起玩;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孩子、散布谣言或传播孩子隐私的行为,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很多孩子对信息缺乏分辨力,所以就容易以谣传谣,最后让孩子经历社会性死亡。

何蕊芳认为,攻击性是人类的原始生命力,对小孩来说,低端表现是打人骂人,高端表现会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运动会争取名次上等等。打打闹闹的孩子就是会惹猫逗狗,要让他正确表达,有攻击性释放的空间。

方乐嘉说,很多霸凌甚至性侵都发生在亲人之间,最值得信赖的人之间发生心理创伤,家长可能会不以为意,说“小题大做”或者会说这是“人家喜欢你的表达形式”。

此外,言语霸凌和关系霸凌最为常见,也存在老师贬低孩子的价值,把弱小的孩子当成出气筒。

周兆成说,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要正确认识校园霸凌,尤其正视校园霸凌的危害性。要把校园霸凌与犯罪行为区分开,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把犯罪行为描述为“霸凌”,淡化了其危害性。


问题4:校园霸凌如何处置,做到不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零容忍和严惩”?

遇到校霸家长拿起法律武器 校方不可息事宁人

校园霸凌,由于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保护,不宜传播讨论,有关责任方也借此机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消化,家丑不外扬”,把校园霸凌掩盖了下来,形成了“死穴”。

周兆成提醒,遭遇校园霸凌如何拿起武器?孩子属于无行为能力人,孩子遭到损害,校方要承担责任,家长保全证据就可以起诉。校方被起诉后也可以意识到严重性,如果仍不处理,也可向其监管部门教育局去反映。真的受到伤害时,要依法依规,民法典何学校规则。依法维权没有错,法律是坚强后盾和强大武器。对于霸凌零容忍,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校方要有预案,除了隐私场所,要监控全方面,霸凌者就不会那么嚣张。校方想规避责任就要固定责任,这样对校园霸凌才有威慑力。但也不要过度敏感,对精神控制的说法不要滥化,同学之间轻微矛盾不要上升到霸凌高度,也容易让孩子受伤。不要过度悲观,更不要拔高。

何蕊芳认为,学生有以下几点:学生报告时,老师首先要表达同理心,对受伤害同学的心疼与关注。对霸凌者要处罚,但也要适当。比如有幼儿园孩子被推倒了,不太严重的情况要谨慎处理,防止小朋友启发性获益。有一个孩子是爸爸和老师一起带来医院,孩子爸爸的做法就不错,“他说这个小朋友已经不是第一次欺负自己孩子了,来医院检查一是让霸凌者付出时间代价,二是付出金钱代价,第三是报案。”这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到底该怎么办,但老师一定不能息事宁人,真诚是最重的。

方乐嘉说,小孩犯罪没有达到年龄,目前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那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对于父母可能就是赔钱,对于小孩可能就是说服教育,这样的处罚可能不痛不痒。学校、家长、社会都要关注孩子品格发展,内卷不要去卷分数排名,青少年更注重学习当中获得体验感,从不会到学会、交到朋友,这是孩子需要的,分数排名的初衷目标是为了教育筛选,根本还是要一心向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问题5:校园霸凌如何提前防范?

提前锻炼身体、语言、反应等 家长带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系统 班级增加联络员

校园霸凌往往都是发生后才去解决问题,所以,提前防范更显得重要。专家和律师都提到,要加强锻炼。自己要强大,多锻炼身体。对孩子要爱,让孩子知道,家人是在一起的。孩子从幼儿园起,主要是学习交往,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给孩子教一些交流的技巧,带着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知识系统,练习语言反应能力,像锻炼身体一样。

对于学生来说:不做受害者,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不带过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对于家长来说: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友间的社交活动,营造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参与同伴社交,耳濡目染,积累人际适应和处理人际矛盾的经验。如果察觉孩子性格孤僻,缺少有意义的同伴关系,一定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中应当增加学生对暴力事件的了解和重视;预防手段可以采取多样化;确定多名班情联络员,多了解班级情况,鼓励学生们团结;出现暴力事件时一定要按照程序走,切勿隐瞒。

问题6:怎样对正在发生的霸凌说不?

理性反馈 千万不可反霸凌却把自己送进看守所

何蕊芳认为,首先是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其次,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不要激怒对方。再次,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最后,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方乐嘉说,校园霸凌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精神上的,但不管什么形式,其本质都是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权利的霸占,只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予以打击。

“现在接孩子的父母变多了,以前都是爷爷奶奶,这也是进步。我们要让孩子相信,他们是被保护的,遇事要大胆和父母说出来。如果是实打实地对孩子有伤害,家长识别后,一定要站出来。”

周兆成提醒,首先是要保持冷静和坚定的态度。不能像《第二十条》里演的,反霸凌打了教导主任,结果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理性反馈,老师就不能先入为主,要从根本上解决。处理不好反而会对孩子心灵造成终身创伤,避免在反霸凌的过程中再次霸凌。

问题7:校园霸凌带来的伤害如何化解?

遭受霸凌不是自己的错 给自己时间缓解 专注自身管理提升 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霸凌带来的伤害可能持续一生,从受害者自身角度,应该如何自我调解,走出阴影?方乐嘉提到,被霸凌的人,要常常对自己说一句话,“这不是我的错”。因为很多被霸凌的孩子,不光是被愤怒,痛苦所困扰、还被深深的羞耻感所困扰,他觉得自己抬不起头。他们时常会回想“我能够奋起反击,也许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有些人会觉得是自己当年的软弱,造成了这个局面。愤怒、羞耻、自罪自责一直伴随着受害者很多年。所以这里我想讲的是。“这不是受害者的错,不要为此感到羞耻和自责。该羞耻和自责的是那些霸凌者。”

何蕊芳认为,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在遭遇霸凌后,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正常反应,每一个人经历欺凌后,都会出现一些躯体上的紧张和心理上的痛苦。克服霸凌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如何摆脱校园暴力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每一个受害者都需要面对的困境,请给自己时间缓解。跟自己信任的人积极交流,讨论对于校园霸凌的看法,以及自己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行动,比如提升保护自己自己的力量,如何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后面临霸凌时自己可以怎么做。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和情绪管理身上,列出积极的目标,努力实现。例如旅游、阅读等。寻求心理咨询。当自己无法缓解和走出来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佘欣 编辑 董琳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wushequ.com/
本文地址:http://www.wushequ.com/xuexiyouxiaofangfa/7439.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学习方法网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学习方法网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wushequ.com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2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