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学习方法网 >学习的有效方法 » 正文

孩子成绩明显下降怎么办,孩子成绩跟不上应该怎么办呢,海南“择校”经历及对iSchool大半年来的观察

学习的有效方法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习的有效方法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作者无任何教育从业经历,对教育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文中提及的信息和观点,可能都是错的,仅供参考,以免误导。文章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地将过去一年在海南“择校经历及对iSchool的观察做记录分享。)


我是两个女生的父亲,过去几年,对基础教育很感兴趣,花了不少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一方面是考虑到多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她们未来在教育上做选择引导,这点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另外一方面考虑到中国未来的“国运”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一、对几种基础教育方式的简单看法


曾经对国内的体制教育、国际教育、欧美国家的精英教育、“快乐学习”,以及国内的多个创新型小众教育,做了长期跟踪学习。每种教育方式,每所学校都有优势和劣势,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总书记曾经说过两个大局,一个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个人特别敬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世界上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大国从世界之巅陨落后,又重新崛起,中国靠的是什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当前国际社会竞争格局和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下,过早进入国际学校,和中国历史文化学习不够紧密,是否适合中国学生?重新回到国内工作是否会水土不服?我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iSchool(海南微城未来学校)秦校长曾说,中国的教育首先应该是民族化,然后才是全球化

传统的体制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盘,对国家而言,可能是最高效最现实的教育方式。有很多人抨击体制教育,但个人觉得,中国的小学、初中教育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较领先位置,这样的教育和学生,使得我对中国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有兴趣可以对照看两部纪录片《美国工厂》《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丹麦代表的是西方倡导的“快乐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可能会有更快乐的童年,但欧洲,尤其是高福利国家,却因此可能没有未来,“躺赢”的状态很难持续。倘若国家都没有未来了,那国民能有未来吗?我们国家可能正好相反。

也非常理解,中国家长很重视分数、升学,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家长、学生普遍都很辛苦,毕竟阶级跨越的通道越来越少,这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赛场”。从更高的维度看,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又是幸运的,我们很可能同时见证:1、中国未来几十年重回世界之巅,2、中国和美国率先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寿命可能突破100岁。而这些是由无数个“我们”的努力汇集而成的。

但体制教育的弊端也比较明显,我们正在用19世纪的教育体制(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率先开始推广这种大众教育),20世纪的知识(所学的课本知识和我们这一代中小学并没有明显差异),来教育21世纪的人才(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后发优势”的红利将在未来十几年逐渐褪去,中美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长期处于博弈状态,而中美政界、产业界等精英层的斗智斗勇尤为关键,教育还需要个性化、精英化。所幸的是,我国的高考在持续进行改革,越来越趋向于对思维素养能力的考核,过去几年已经有了明显变化,10年后,变化应该会更大,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不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校。

曾经对小众创新型教育非常感兴趣,但考虑到具有先进性风险,确定性偏低,无奈放弃。


二、怎么想到带娃来海南上学


我们全家,包括父母都很喜欢海南的气候、环境,我从事互联网工作多年,比较自由,2016年开始,大部分的寒暑假在海南陵水清水湾度过,每次到了假期临近结束,又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到浙江,主要考虑到两个孩子在浙江上学,而印象中的海南基础教育和浙江差距明显。

俩娃之前在当地(浙江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就读一所双轨制双语小学(在我看来该校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如果仅看考分不是),未来是出国还是参加国内高考,如果参加国内高考,是在浙江还是海南,初高中去高强度学习的学校还是比较自由宽松的学校,都没有完全确定。

2021年姐姐小升初,妹妹进入二年级,虽然我们对当时就读的小学比较满意,但仍希望给她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2020年开始,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找更理想的学校,花了不少时间了解信息,也现场走访了多个学校。有几个很不错但很难有机会进,经过筛选后对两个学校挺感兴趣,但各有各比较明显的问题,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放弃。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21年1月,无意中看到了海南清水湾的一位邻居(特别感谢这位邻居),在朋友圈里提起,澄迈有一所学校iSchool,自己小孩在那边上学一年,很满意。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所学校,花了几个小时看了学校公众号上的视频,就初步决定,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的学校,计划送孩子去那里,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学校据说报名人数很多,录取率不高,特别是小学低段,两个小孩同一年被录取,机率比较低。

我们报名了3月份的体验课程,体验课程后半个月内会公布录取结果,如果通过,两三天内要确定是否入学。所以就有一个现实问题要早做准备,如果一个小孩被录取,另外一个没被录取,那是否还要入学,是否还要全家搬到海南?这种可能性挺大,我对姐姐比较有信心,她在原学校,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综合能力都是很突出的,但对妹妹不抱太大希望,她所在的年级,当年录取人数比较少,两个班级,最多40人(小学每班级不超过20人),据说报名人数很多。


三、海口、澄迈一带初中、小学的熟悉了解


“选择一个学校就是选择一种教育方式”,“择校”此事关系重大,不仅决定了两娃未来很多年接受怎么样的教育,还决定我们全家未来十几年甚至更久在哪座城市生活,所以必须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我对学校的考察,评判好差是否合适,主要看八方面,校长师资学生素质(生源)理念执行力教学方式升学硬件。“择校”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

2021年1月后,开始了解海口、澄迈一带的中小学,重点是小学,当时计划,如果其它合适又能进的学校都明显比当时在的浙江学校差不少,就暂时放弃去海南,不希望让一个孩子为了另外一个孩子在教育上受委屈。

目前的教育大环境对民办学校实在不友好,即便是这样,首先排除公办初中小学,原因:

1、 据了解,海南,包括海口的公办校教师工资低得有点~~,这样的薪酬水平,很难吸引到大量的高水平人才。希望有关部门,提高海南教师工资水平,再穷不能穷教育

2、 优质的公办学校和优质的民办学校相比,差距更大的是机制。我自己曾经在央企、外企、民企工作过,也创业过,深刻体会到央企(和事业单位的机制接近)的机制会束缚很多人能量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姐姐一二年级在公办学校,三年级转学到双语民办学校,转学后的几年成长非常明显。两所学校的总体师资水平,可能差距并不大,但是优秀民办学校的很多老师在更强的激励机制下,尽心尽力,不仅仅是关注成绩,还可能关注个人成长。公办总体相对更教条,更注重纪律,而优质民办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3、 优质公办学校和海口大多老牌的民办校,每个班级的人数太多,普遍在45人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五六十人,很难对学生有个性化教学和管理。而优秀民办学校班级人数可能20多,甚至20以下。

4、海南人民总体比较淳朴,但在思想观念视野上和浙江人民可能还是有些差距,也会无意中影响到下一代,这点可能在教师队伍和生源上都有体现。

排除哈罗公学,哈罗主要面向走国际路线的学生,并且路线不可逆,一旦选择,回头再参加高考难度比较大。

个人觉得小学阶段成绩不是很重要,毕竟这个阶段的成绩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小学好,初高中不一定好,小学差,初高中就几乎确定差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多运动,然后学科上重视中英文的阅读英文听力。真的做到这几点了,成绩不会差。所以我更希望送孩子去一个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学校,这点排除了几所海口老牌民办学校,寰岛,海口中学等。

最终备选学校剩下两所,北大附海口北外附澄迈,和两校多位家长有沟通交流,家长反馈总体评价比较高,特别是北大附。

北大附海口是北大附属总校的直属分校,会有不少很有经验的北京总校老师外派到海口学校任教,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而北大附总校和北京十一学校(ishool是十一学校的战略盟校)都是北京“海淀六小强”之一,是全国名校,几乎是站在中国基础教育最高地,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海口学校的理念、硬件等各方面我都比较认可,班级学生人数也较少。

北外澄迈综合实力可能相对弱些,但也挺不错。无意中认识了该校一位海归硕士年轻老师欧阳老师,向她请教了几个教育相关的问题,看得出她对教育的理解挺深的,视野、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明显超过大多数老师。学校应该还是有一些优秀教师的。

至此,备选学校排序出炉,如果妹妹进不了iSchool,首选,北大附海口,次选,北外澄迈。

不过近期有听北大附海口的多名家长提起,投资方对学校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他们对学校的评价大幅下降。iSchool未来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我认真想了想,觉得可能性很小。


四、被iSchool录取后的纠结


2021年3月底,iSchool的体验课结果公布,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孩子都被录取了,我们全家都高兴了好一阵子。

妹妹患有过敏性鼻炎,在浙江经常流鼻血,每次到了海南就比较正常,她热爱运动和户外活动,海南的气候让她如鱼得水。她专注、认真、自律,兴趣爱好广泛,乐于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但是不够自信、胆大,内心不够强大,这样的性格需要更多个性化引导。全国可能很难找到比iSchool更适合她的学校,在得知自己被iSchool录取了,全家最高兴的就是她。

到了6月,真正快要进入iSchool,我却开始纠结姐姐的选择,对iSchool是否是她在海南最理想的选择开始产生怀疑,担心在她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上选择错了。她是传统观念中比较好的学生,爱学习、爱思考,自律、努力,成绩好,比较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这样的学生,在很多地方,包括海南,都是比较占便宜的,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班级,有更出色的师资,更优秀的同学,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甚至学费可能是免的,而在iSchool是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更重要的是从高考升学角度上来说,在这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我们又挺看重升学的,但有一点是比较能确定的是,在iSchool个人能力综合素养以及个人身心健康上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在常规学校长期持续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我也有些担心她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否会下降。除了分数、升学,我们也希望有“诗和远方”,或者说尽量在升学和个人成长中间寻找平衡点。经过和她做了充分沟通交流并深思熟虑后,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iSchool,当时的考虑是,未来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我们所有现在看到的确定性包括文凭,都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的,并不一定是真的有确定性,只有提升了个人综合素养能力品质才能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中真正掌握确定性。升学上做比较坏的打算,接受低一个档次的高校,比如在常规高强度学习的学校能考上不错的985院校,而来到iSchool高考分数少了30分,只能上一个普通211。

当时备选的有几个学校,海口中学免费班,北外免费班和北大附。最让我纠结的是北大附,那会担心iSchool过于先进,而其它学校过于守旧,北大附处于中间是否正合适?2021年北大附海口高中部有一个元培班让我很是心仪,据说这个班的学生目标全国C9高校,也就是有特别强的师资和生源,如进入北大附初中部,考取高中元培班的概率自然是大增。但即便如此,还是选择了iSchool,因为之前提起考察评判学校的八大方面,iSchool大多数都更胜一筹。


五、在海南参加高考升学会更容易吗?


很多人以为我们是高考移民,准确地说不算,因为7月搬家到了海南,都还没有想好孩子未来是参加高考还是选择出国读本科,更多是冲着iSchool这个学校以及海南的气候、环境来的。姐姐2021年9月份进入七年级,离高考时间只剩下6年,最好能尽早确定,因为两条路线,学习的重心还是有较大差异。

参加海南高考还是出国的选择,涉及到的变量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变量是,在海南高考升学难度,真的比在浙江容易吗?以前的印象,是更容易。我将部分普通高校在海南和浙江的录取率(最低投档线高考排名除以全省考生人数)进行简单对比,海南的录取率总体是要高一些,差距不大,但优质的985院校在海南的录取人数很少,做了一张图表,将两地所有211院校(包括985)的录取率进行对比,TOP 20的大多数高校,浙江录取率是海南的二倍左右,再结合浙江有不小比例的学生是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而海南几乎没有这个渠道,也就是综合看TOP20浙江的录取率是海南的三倍左右,普通的211院校差距相对小些,但仍旧很大,看了这个数据,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不过仔细一想,只是看录取率一个角度是明显不够的,现在网上的很多文章说各省市的高考难度对比,容易模式、困难模式、地狱模式,都只是简单对比录取率,是不够全面客观的,真实的难度,还需要考虑学生总体质量、学习强度等因素,但这几点很难量化。可以对比一下各个院校的在各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再结合试卷难度,浙江的高考难度应该是被明显低估的(最近有传闻浙江学生未来几年双非院校考取难度会大幅下降)。而海南采用了标准分制,原始分不公布,对比难度比较大。经过粗略比较,985,211院校,目前在浙江参加高考升学难度要比海南大一些,差距明显不如普通院校。五六年后的海南的高考总人数,应该会比2021年(5.9万)多了不少,但增长幅度估计不会特别大。再考虑到目前多个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局势不够稳定,对中国人友好度有明显下降趋势,经过和姐姐沟通交流后,初步决定,她未来在海南参加高考。


短视频APP上有很多关于海南高考很容易的视频,大多是房产销售和户口代办工作人员发布,不少有误导成分,比如说海南高考分数线比内地要低150分200分,海南高考转化后的标准分和原始分差200多分,本科录取率全国第二甚至还有人说本科录取率70%,可真敢说啊!即便是特别熟悉高考的海南高中老师也不敢说有的具体数字吧,因为涉及到的变量太多。和有的内地高考难省、强省相比,海南高考原始分分数线确实会低了不少,但这里的总体教育水平也会弱了很多,学校管理总体也相对宽松,有的学生父母没办法都来到这里长期居住,经过六年的学习后,有多大的把握考取更理想的学校呢?

海南8年、10年后高考难度有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因为户籍人口在持续攀升,除了高考移民,建设海南自贸港,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才进入。也有人说,陵水教育先行试验区,未来会有很多高校新建,也就是高校在海南的总录取人数会明显增加。但现在看来那边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可能会更多些,在国家限制大学异地办分校的大背景下,本科院校的建立,不确定性比较大。


个人观点:

1、学习成绩一般,目前又在高考难度较大的少数省份,未来六七年内参加高考,又能进入海南还不错的学校的学生,可以考虑来海南参加高考,在这里考取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不难。

2、 学习成绩很拔尖或者目前在高考难度不是很大的省份或者未来8年后参加高考或者不能进入还不错的海南学校的学生,冲着“高考”来海南,还是需要三思。像我们这样主要冲着某个学校或者气候环境来,那是另当别论。


六、海南择校过程思考进入iSchool大半年来观察


近期“腾讯视频”上线了一部纪录片《真实生长》在国内教育圈较为火爆(相关影评链接),该片跟踪记录采访了北京十一学校三名学生在2012年至2022年十年时间的成长变化(学校是从2011年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的),拍得非常真实,并且笑点频出,让很多人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可能。作为北京十一学校的战略盟校,iSchool对教育改革的探索更进了一步,也就是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式等基本沿用十一学校, 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创新,比如说五年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学制,免中考,不在初升高掐尖等。iSchool中学阶段走班制导师制,管理宽松,有的年级体育课比语数英还多,有大比例自习时间,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体育技术选修课,有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很像一所大学

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这点毋庸置疑。家长和准家长,担心比较多的还是孩子在这里成绩怎么样,未来升学是否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计划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家长。网上外界大多数家长的看法,这种教育方式不适合国内高考,适合出国。前文也有提到,在决定送孩子来iSchool之前,我对姐姐未来的升学也是有些忐忑的,经过大半个学期的磨合和观察,对她在iSchool升学信心大大提升,越来越淡定了,不排除有可能未来在iSchool比在高强度学习的学校考取更理想的高校。

姐姐进入iSchool上半学期,相比六年级,她的学习状态,是有所下降的,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吸引了不少注意力,自习时间大大增加,作业量减少,自由自配时间缺少足够的规划,可能每个学生进入iSchool都需要一个磨合期,或长或短。不过她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一直比较好,学习状态的下降也不明显。半个学期后,经过“自习周”的调整,在导师和家长的深入沟通交流引导下,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住校改成了走读,下半学期又重走上正轨,到目前,学习状态甚至比在六年级时更好。

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磨合和了解,简单总结了一下,学校在升学角度上有几点优势:

1、 师资优势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各科任课老师的总体水平很高,很多是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或博士毕业,有不小比例来自国内TOP10高中。部分老师即便是在浙江也是稀缺的,在海南更是翘楚。

2、“学本”优势



我一开始对学校的“学本”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毕竟国家统一的教材是由强大团队历经几十年的打磨形成的,已经非常成熟了。后来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感受到“学本”的价值。学本的广度和宽度比“部编版”更大。据说,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要照顾落后地区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所以总体难度不大,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不容易“吃饱”,而能进iSchool的学生一般不会太差,学本可能更适合他们。之前我也担心学本是否适合高考需要,2020年全国高考已经取消了考试大纲,出题会更加灵活,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而全国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在学本上几乎都有,也就是知识点还是那些知识点,但展现方式会更详细、更灵活、更有趣、更贴近生活。一般初中学校的教学是面向中考的,中考在“双减”大环境下,难度是明显下降的,教学的难度也会下降。而“高考”的难度未来不一定下降或者下降不明显,未来上了高中,难度大增,可能遭遇比较大的问题。而iSchool在初中的教学直接面向高考,进入高中可以更平稳地过渡

3、教学方式优势,iSchool的教学、作业、考试都很特别,更侧重于思维、能力和阅读。相比而言,高考比中考更重视这几方面的考核,在未来高考改革下会显得更为明显。比如说2021年暑假,收到七年级的作业,我有些惊讶,作业几乎都是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纪录片,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做PPT,语文是这样不稀奇,人文(政史地)、科学(物化生)也是这样,甚至数学还是这样,没有看到任何需要“刷”的题,都是需要好好动脑筋的,这样的作业去应付中考,是明显不利的,但迎合了高考的需要。教学非常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科课程,课堂时间几乎都是自学,老师更多是负责答疑。考试试卷的文字量很大,比如语文,只有阅读题和写作,同样也是迎合了未来高考改革发展趋势。

4、学制优势,免中考,增加一年高中时间,一般学校里迎战中考,会有半年的复习刷题时间,这对高考的帮助有限,而在iSchool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学习高中课程。


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时间

也就是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可能会提升,但学习时间很可能会下降,因为比较宽松、自由,作业不是很多,在艺术、体育、技术、学生活动上,占用时间比较多,很多不愿意送孩子到这个学校的家长有担心可能主要是因为学习时间的下降,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一目了然,而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隐性的,很难量化。

未来几年内,体育很可能会进入高考,有不低的分值,也有的学生在特长上找到信心,对学习有帮助,有的社团活动,比如说游学策划,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学习。

自由”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她现在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行合理规划,将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iSchool这样的环境里,她的学习兴趣、自驱力、自律性更强了,毫不夸张地说,目前这几点她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成年人,而学习时间下降有限,学习效率的提升似乎更明显一些。

也有一些学生,在“自由”中“放飞”自我。对于原本自律性明显欠缺的学生,在这里可能培养了自驱力,变得自律,收获更大。也有风险,长期处于“放飞”的状态,学习成绩下降,也就是学习时间下降会比学习效率提升上幅度更大。但这类学生即便在常规学校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般也不能做到自主长期持续学习,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妹妹在过去半年里,成长更加明显,学习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变得更自信些,心理也更强大些。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每天都很开心,几乎每天都和同学玩得很疯。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在iSchool的环境中,她在性格上的成长会非常明显。

我在孩子入校前和入校后,向很多的老生、新生的家长请教、获取信息,交流看法,总结如下(样本不够多,不一定对):1从没见过一个学校的家长总体层次这么高,大多家长对教育有一定的理解,2从没见过一个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差异如此大。3从没见过一个学校的孩子在学校总体状态这么好,这么喜欢学校。(请原谅我来自小地方,没啥见过世面。)

仔细一琢磨也合理,iSchool属于创新型学校,争议势必很大,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很难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北大附总校和海口分校也有这样的情况。我选择这样一个学校,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是不能理解的,有的认为让孩子当“小白鼠”,如果对教育缺乏一定理解,很难有勇气选择这里。

交流过的家长,大部分对学校评价挺高的,有的非常高,少部分评价一般,也有的是非常低。评价低的家长,普遍有几个共性,1、孩子是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压力明显比小学大了,2、孩子进入学校后处于“放飞”状态,学习成绩有所退步,并且没有明显好转迹象。这样的状态,家长会焦虑,完全可以理解。

“择校”过程很多家长往往都会特别关注学校的“升学率”,而iSchool2024年才有第一届高考生。个人觉得iSchool的“升学率”数据未来无须特别关注,参考价值不大,因为学校办学方式,就已经注定了“升学率”不会太靓眼,和海口的几个老牌优质高中无法相提并论,和北京十一学校更会是差距极大,但比海南普通生源的高中估计又会高不少。全国几乎所有“升学率”靓眼的高中,都是在中考掐尖,招收全市、甚至全省最优质的生源,进行良性循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一直采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中考分流、中考掐尖,这种方式对一个新高中来说,是相对比较容易经营的,而iSchool几乎都是直升的,走的是一条明显更难但对学生成长更有利的路。在招生时不考试,只参加体验课程,也就是并非只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说我们平时认为的优秀学生,小学低年级,也很难在短短几个小时的体验课程上表现出未来在学习成绩上的资质和潜力。这里宽松的环境使得个体差异会更大,“升学率”这样整体的数据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关注“升学率”不如多关注孩子自身个人的成长,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自驱力有没有更强,有没有更自律。

个人观点:

1、这个学校越早进越好,年龄小,可塑性强,小学学习成绩压力不大,高考在持续进行改革,十年后的高考可能更适合iSchool教育出来的学生。一年级因为招生人数多,相比二、三年级,可能更容易被录取。另外年龄小,即便刚开始不够自律,经过几年的引导,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可能也变得自律了,也不会耽误太多。

2、孩子自律性不够强,中学阶段再进,有个心理准备,有可能有更大的收获,自驱力变强了,变自律了,也有可能中短期看不到这方面的变化,却看到了成绩在下降。


3、中学阶段进入iSchool,在前期家长最好加强引导,更好地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尤其是原学校学习强度大自由度低的学生。如果在是“放养”,周末回到家还是“放养”,那真有可能“放飞”了。在孩子自驱力还没有明显建立,不够自律的阶段,家长最好在学习上适当有些监管。自驱力逐渐建立后,监管可以逐渐减少,但引导仍旧很有必要。在“双减”大环境下,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家长可以有意识多引导孩子自驱力的建设,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双方可以共同努力。这里很多家长层次高,学习能力强,多花点心思,是可能出成效的。比如说,一起和孩子看优质的电影,电影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媒介,看完后一起讨论感想体会,担心自己认识不够,可以事先上网查查相关的影评,也可以借助外力,送孩子参加电影课程,海口、老城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周末在上电影课。拼孩子也要拼“爹”,这个“爹”在“双减”前可以是家庭的财力,“双减”后可以是家长多陪伴多引导,多花心思在内驱力的建设上。

历时一年的海南“择校”及学校观察过程,经历了看到希望、期待、惊喜、纠结、淡定、满意的心理动态,到目前为止,“择校”结局还算圆满,也不枉老父亲过去一年所花的精力。此文也希望给有计划在海南“择校”的朋友一些参考,少走些弯路。

同时也希望社会和家长朋友们多给创新性的学校一些理解和包容,学校有多样化,未来的世界才会有更明显的多样化,并且随着未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增加,这样的学校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流,那对国家和社会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wushequ.com/
本文地址:http://www.wushequ.com/xuexiyouxiaofangfa/8063.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学习方法网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学习方法网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wushequ.com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2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陇ICP备2020003353号